当前位置: 首页>>小名看看永久免费加密通道台湾 >>细语阁88试听

细语阁88试听

添加时间:    

Cavium共推出过两代基于ARM的产品(2014、2016年),AppliedMicro推出过三代(2013、2015、2017年)。随着产品性能逐渐接近Intel的Xeon E5,它们渐渐不再满足于原先的网络领域,开始觊觎服务器市场。最让人期待的还是高通的Centriq芯片,2015年年底量产24核版本,2016年年底量产升级48核版本,还得到了微软的强力支持。考虑到高通还和贵州成立了合资公司华芯通,Centriq很可能成为在国内大规模商用的第一款ARM服务器芯片。

让我再加上一个我相信会让你震惊的计算:如果这家假想的机构每年只向各种“帮助者”(比如投资经理和咨询师)支付1%的资产,它的收益就会减半,达到26.5亿美元。在过去77年时间里,标准普尔500指数实际11.8%的年回报率以10.8%的数字重新计算,这种状况就会发生。

1998年,趁着6110大红大紫的东风,ARM在Nasdaq上市了。同一年,SGI公司看到处理器IP授权生意有利可图,把MIPS部门拆分出来,次年MIPS推出了它第一款可授权的处理器设计M4K。此后的十年里,MIPS一直都是ARM有力的竞争对手。

段永平在一次采访中说,“巴菲特有很多保险和金融的投资,我基本没有,因为我还不懂,总觉得不踏实。我投了一些和internet相关的公司,巴菲特没投过,因为他不懂。他认为可口可乐是人们必喝的,我认为游戏是人们必玩的。”所以,既然巴菲特在自己熟悉的金融、消费甚至航空领域有深刻的认知,也有持续赚钱的能力,又何必要花费大精力去投资自己不熟悉的科技互联网股票呢?每个投资者的人生阅历不同,专业禀赋不同,擅长的领域也不同。只有确认自己的能力圈,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投资,才更容易战胜市场。就像彼得林奇所描述的,从身边的和熟悉的入手,赚自己能力边界内的钱。

照此趋势发展下去,独立应用程序仅仅会作为一个包装而存在,开发者写一套H5,加上不同的包装,就成了PC、Mac、Android、iOS上的独立应用程序,不加包装,就是网站。微软去年开源的ReactXP,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。这意味着什么?不但底层的CPU被OTT了,操作系统也被OTT了。因为移植一个应用程序到各个平台上,几乎没有什么难度。谁将是生态系统的掌控者?若干个超级App,像微信、QQ、支付宝这样的。它们不但包装自家的应用,其它开发者也可以把自己的应用放在这个包装里面,借重超级App的广泛覆盖度,抵达最终用户。(前文提到了,如果微信小程序获得成功,腾讯必然会重拾Q+的野心,把QQ变成桌面上各种H5应用的App Store。)

总之,CPU依然不可或缺,但CPU用谁家的,是什么指令集,会越来越不重要。软件的发展,会在用户和底层的CPU之间加入足够大的缓冲带,CPU的差异,越来越难以被用户察觉到。展望:让CPU不再难此文在最后修改之时,看到了梁宁的文章《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》,里面写到:“就像10多年前一样,只要搞定知识产权问题,选择技术路线,找会干的人,投入干,CPU/芯片就能够做出来。搞不定的依然是操作系统。差距大的依然是生态。当年,绕得过Intel,跨不过微软。如今,绕得过Arm,做不出安卓。” 我也曾参与过国产CPU的研发(但不是梁宁提到的方舟),生态之难体会颇深,真的,只是烧钱做芯片,无论烧多少都无法挑战Intel和ARM,何况过去二十年真的没烧多少。

随机推荐